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契丹之梦

第043章:铁也要增产

上一章说到萧空宁与弟弟格尔一起去看小炼铁炉。他们看到院墙已经砌筑好了,它比一般院墙要高一些,大约有一丈的样子。院子的大门很宽,没有台阶,是略高一些的坡道,以方便马车出入,大门里边有一堵影壁墙。高墙和影壁都是防外人窥视的。

看守院子的一个什的兵丁已经来了,他们是属于护卫队的,因此都认识总督大人和格尔,于是连忙行礼并打开大门。

此时院子里就是个工地,有二三十个工匠忙着盖房子。这不是萧空宁关注的,他今天要看的是炼铁炉子。

炉子已经砌筑起来了,它比普通的炼铁炉要小。三四个工匠正围着炉子忙碌着。

萧空宁多次到矿场视察,对炼铁炉也算是半个内行了。

炼铁的工头赶紧跑过来,恭敬地行礼:“小的见过总督大人。”

萧空宁问:“什么时候能开炉炼铁呢?”

“回总督大人的话,明天就可以开炉,可是现在院子里杂人太多,怎么也要等那边的房子完工,木匠瓦匠都走了才行。”

也就是说要等房子都完工,建筑匠人撤走才能开炉炼铁。

亲眼看到建好的炼铁炉萧空宁就放心了。

为方便管理,萧空宁给这个院子起了一个名字,叫“宝钢院”,当然这是他借用了现代的“宝钢”的名字。此时拥有合金钢的确的宝贝,叫宝钢也不为过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由此萧空宁想到了辽东的冶铁。像铜产量一样,铁的产量也需要大幅度地提高,起码要与南边的宋国相当才行。辽国的铁产量与铜产量类似,与宋国比较差千倍都不止,这情况一定要扭转。

原本萧空宁还犹豫着,要不要亲自去矿场。他之所以犹豫是怕扰民,因为总督出行,特别是到了山区,随行护卫的队伍少说也要几百人。

可是提高铁产量太重要了,扰民就扰民吧,一定要去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总督大人出行,在辽阳城里的好几个省级官员随行,其中当然少不了任先生。总督的护卫队出了100人,辽阳营兵出动了三百人,由辽东总兵官萧宏它亲自率领。

萧空宁说他们小题大做了,在自己的辖区哪里需要这么多兵护卫呢?

萧宏它回应说矿场都在山区里,那里是土匪出没之地,不得不防。

在这个年代里大山里是有土匪的,自从辽东取消了人头税之后,穷苦人没那么艰难了,土匪数量减少了很多,可总不能说没有。所以萧空宁也没法子,只好随他们吧。

矿场的头目郝德贵知道总督大人要来,早早的在道口迎候着,然后引领着一行人到矿场。工匠们对总督大人非常钦佩,这么大的官三番五次来视察,不惧脏乱。

这一处矿场萧空宁很熟悉,它是辽东最早的一处,原来只有一个炼铁炉子,现在有两个了,并且看着那炉子也变样了,比原来的大了。

“一天能出多少铁?”这是萧空宁在问。

郝德贵脸上露着得意的笑容,回答说:“小的回大人问,这一处矿场每天能出150斤铁了,是去年的四倍。”

去年萧空宁来视察的时候是两天出一炉铁,有七十多斤,合日产35斤,现在提高到日产150斤。由此可知,矿场的工匠们是努力了,所以郝德贵面露得意之色。

到现在矿场已经有五个了,这情况萧空宁是知道的,于是他继续问:“现在的五处矿场合计日产是多少?”

郝德贵:“小的回大人问,五处矿场合计在一起,一日出产350斤了。”

也就是说另外四处新开的矿场产量比较少,平均每一处有50斤的产量。

计算一下,日产350斤,全年有12600斤,折合约60吨。

辽国其他省份还有矿场,但是别处进展不大,所以迅猛增长的辽东,其产量就代表了整个辽国。也就是说,整个辽国的年产铁量比60吨稍多,最多70吨。

查史料,宋朝的钢铁年产量在一万吨上下,史料杂乱,这是数量最低的说法,按此数字,辽东已经大大提高的产量依然少于宋国的百分之一。如果选用比较高的数据,那就低于万分之一了!

与宋国没法比较,不是一个数量级,仅此一项,辽国没有不败亡的道理。

在这个时代的铁产量绝对是国家强盛的象征,现在的宋辽两国的形势就是例证。

宋国虽然丢了北方的领土,可它的军力强过辽国,之所以辽国支撑那么多年,恐怕与宋朝统治阶层的腐朽有关。

眼下这些年,两国间战争不断,几乎年年打仗,可是战场都在辽国境内,也就是说宋国年年向辽国发动进攻。战场上的军力对比也是辽弱宋强。

宋军强,首先的表现是粮草供给充足。铁制的农具工具多,利于农耕生产,同时江南的气候土地环境好于北方,因此经济就发达。经济是强国的第一要素,宋军理应强于辽军。

其次表现在装备上。宋军的刀枪弓箭都是数量充足,大小军官都有盔甲,甚至精兵主力的士兵也有简易的头盔和胸甲。有盔甲防身的军兵,信心足,作战冲锋的顾虑就少。反观辽军,中下层军官都没有盔甲,自然就信心不足,战场上的表现就畏缩不前。所以辽国的败仗多。仅仅是因为在自己的辖区作战,有主场的环境优势,勉强抵挡住宋军的进攻。

现在辽东省铁产量提高了,除了上缴朝廷的,自己的铁货有所增加,于是辽东的农耕进步很快,从苦寒之地逐渐演变为粮草充足之地,军兵们起码不会挨饿了。军队的基层军官,百总千总的都开始装备盔甲了,伍长什长的也佩戴了头盔。刀枪弓箭配备充足了,起码不会有拿着棍棒的兵丁。装备上有进步,军力就增强了。

钢铁产量的效果在辽东表现的特别明显。

宋国富强的情况萧空宁是知道的,但是这些话他还不能公开说,说了别人也不信,反而会把他当成妖怪。可是他明白:钢铁产量必须增加才行,而且是大幅度地增加。

工匠和官员们对眼前的进步还沾沾自喜,却不知道辽国差的太远。

离开矿场后,萧空宁对官员们说:今年冶铁达到了年产12万斤,成绩显著,要嘉奖有功的官员和工匠。但是,他提出了令官员们惊讶的新的要求:到明年,冶铁产量必须增加十倍以上,也就是明年的年产量要达到120万斤(600吨)。达到了有优厚奖赏,超过了重赏,可是达不到要罚!

总督大人要求很高,可是有视察铜矿场的先例,官员们还不至于过分紧张。

为了让官员们重视,萧空宁又说到:“铁器对民生农耕和营兵的要义大家都知道,就不说了,今天就说增产十倍是否可行?

“你们也知道的,这辽河以南山区的矿脉很广,眼下我们只开了五个矿场,对整个矿山是九牛一毛而已。像现在这样的矿场,再开上五十个、五百个,甚至五千个,这个矿山也能容纳的下。本督只要求明年增产十倍,你们想一想,这很难吗?

“多开矿场就要更多的苦力和工匠,可是小民们都知道,在矿场做苦力的赏银比种庄稼强很多,百姓们都会算这笔账,青壮都会抢着做的。所以尽管辽东人口稀少,但是招募几千,甚至几万人也是不难。招募苦力不要限于本府本地,辽东八个县都可以招募嘛。”

农耕社会的特点就是农民人口多,占九成以上。农耕人口比例减少预示着社会经济向现代发展,从社会文明的角度说,这是好事。

萧空宁说这番话的目的是打消官员们的顾虑,告诉他们,辽东的冶铁还有很大发展空间,产量翻十倍并不难。

萧空宁知道的,这片山区就是现代里的鞍山矿区。

查资料:鞍钢2023年粗钢年产5589万吨,折合日产为15。5万吨。

此时辽东的钢铁产量一年的数量才是600吨,这还是增产十倍之后的数字,数字差距太大,无从比较。

辽国“一年”产量还不到鞍钢“一天”产量百分之0。5!震惊不!

有鞍山的实际例子摆在那里,把现在的产量翻一百倍、一千倍都不难。

但是一个苦力从农民变为工人,从种地到采矿烧炼铁炉需要一个过程,需要老工匠带新工匠,现在的五个矿场是基础,扩展要循序渐进,这样的发展才平稳。

所以萧空宁心中明白他要求到明年,冶铁业扩大十倍有十二分的把握,之所以没有提更高的目标,是怕惊到此时的人们。

未完待续。

—end—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